close
餵了一陣子的艾茉芮,
回診時醫生本來也建議可以試試泥狀的罐罐,
我就不另外再買罐罐了,
星期三晚上就用平常吃的生肉,
加雞湯打成很水的泥狀,
沒想到還是不行,
趁著醫院還沒關門,
打電話讓醫師等我一下,
衝到醫院去,
結果在半路他就吐出來了,
鬆了一口氣,
還是照X光確認一下,
肺還是有點發炎,
食道也是有卡空氣在那,
最終還是得走到氣球擴張手術這一步...
因為晚上剛好醫院不會有人在,
醫生開了一針類固醇讓我帶回家備用,
萬一呼吸還是很急促,
就幫他打皮下!
回家後他很累的一直睡,
一整晚每隔一小時數著他的呼吸,
從40、50到60一直升高,
不行,
得準備打針,
當我在準備的時候,
他又吐了一口出來,
再等等吧~~
再數數呼吸,
慢慢下降了,
呼~~
隔天差點又要衝去醫院,
連舔毛都吐...
幸好吐出來就沒事!
星期六回診,
颱風天下著大雨,
推著推車我全身濕透,
拍了X光,
肺炎好多了,
跟醫生談好了手術時間,
概估的費用,
嗯!
又是一大筆錢!
今年股票賺的錢都被這小子花光了!
這兩天一直在回想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~~
可能一:
第一次內視鏡手術時就傷到,
只是還不嚴重,
那次出院後吃喝都正常,
只有吃硬物會吐,
這點在急診醫院回診時有跟醫師講,
但不知道是不是沒記錄到,
還是後來的住院醫師沒交接到,
就不清楚了!
可能二:
醫院的藥是藥粉,
要自己裝膠囊,
但膠囊很大顆,
所以第一次出院後,
我是直接把藥粉摻在食物裡,
不是餵膠囊。
第一次住院期間,
有天拍的X光片喉嚨處有一段白色的,
住院醫師說是因為餵了藥,
藥還沒完全下去,
不影響,
雖然心裡還是有點擔心的,
但我想那藥停留在那裡時,
多多少少也侵蝕了食道!
可能三:
第一次出院回診時就有說吃硬的食物會吐,
但這次再住院卻給了乾乾,
住院醫師說他吃了罐罐有吐,
反而乾乾沒吐,
我心裡疑惑,
是不是搞反了啊?
醫師說之後再餵的時候會讓他站一下,
讓食物下去,
雖然覺得這好像不是好辦法,
但也沒說什麼,
到拖了我半個多小時才能看他這天,
裡面還是有放乾乾,
我看到的時候是吐罐罐,
不知道後來決定要緊急麻醉時吐出來的是什麼,
隔天才把罐罐稀釋成泥狀並把碗架高給他,
說沒再吐了,
也沒給乾乾,
不過我已經要帶他轉院了!
這一連串的失誤讓他食道傷痕累累!
不是醫院不好,
其實怪自己覺得有疑點時沒提出,
大醫院有大醫院的制度,
我很感謝第一時間他們有24小時急診能救回孩子的命,
只不過因為是分工分級制,
孩子是直接帶進去,
抽血打針等等我都看不到,
門診有門診的醫師,
住院有住院的醫師(幾乎每天換人),
對孩子的情況是靠交接班!
我也不知道是哪位醫師做的手術!
跟原來的診所大不同!
心裡很不安!
從小看診的醫院,
固定看診的醫師,
抽血什麼的都在你面前,
而且是醫師自己執行,
你看的到他們處置了什麼,
手術也是看診的醫師做,
所以對孩子的情形從頭到尾都很瞭解。
就算住院來探視,
也不會只限15分鐘!
而且離家近啊~~
缺點就是沒有急診~~
全站熱搜